科学研究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科学研究

10月28日,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第六届理事会会长王国强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与产业创新大会暨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中医药现代化与产业创新专委会成立大会、2023年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直通车(广东站)上致辞,以下是致辞发言全文:

undefined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道: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应邀出席本次大会,我对专委会成立,科技成果直通车(广东站)启动,以及中医装备标准先行几个重要国标的颁布表示热烈的祝贺!张伯礼理事长的致辞让我们看到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创新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在发展创新中存在的问题,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回顾现代医学的发展,从理论上讲,中医并不落后,中医的理论是先进的,中医的理论和医学模式实际上代表了人类医学发展的方向。这些年来,中医和西医相比,主要落后在科技创新上,落后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中医服务方面。我曾经讲过,在新时代,中医和西医都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如何抓住机遇,运用好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对于西医来讲它也是刚刚开始,而对于中医来讲,恰恰这些先进技术是为中医的腾飞创造了极好的机遇

互联网大数据能够把祖先留下浩瀚的古籍数字化,把宝库里绝版的医学典籍开发出来,变成菜单式服务,通过手机传播到人民群众中,包括人工智能,能够把中医药学这种整体医学、健康医学,从出生到死亡全生命周期的各种服务开发出来,做成人工智能,为群众服务这一方面中医药的前景和潜力大得很。所以中医药要走向世界,与中医药产业进行现代化改革和创新发展。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迎来振兴中医药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我们今天在此研讨中医药现代化与产业创新,特别是中医药装备的创新,这都是符合中央的要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意见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所以我要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借此机会我谈两点感受,一是我的梦想,二是我的期待。

我于2007年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当时我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会议,我就告诉大家我有一个梦想。西医发展很快,CT已经迭代好几次了,CT利用光学、物理学等原理,从工业技术引到医学技术上来,那中医能不能研发一个中医CT,把物体切成无数片,然后通过组合、放大,具体的占位性病变、局部的血管等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是它的先进地位。但CT不能告诉你这些病变是怎么形成的,存在病变以后下一步怎么办?该不该做手术,那都是另外的科室医生判定的。CT设备再先进,也有其局限性,此外,CT把人当作一个物体零部件进行扫描以后,能够决定它的占位性病变是不够的,因为人是一个活体,有思想有情感,另外脏腑之间的这种相关互联,这些东西在CT里面看不见。


所以当时我就说能不能研发一个中医CT,中医CT采集信息,可以通过舌诊脉诊,通过中医其他采集信息的渠道,把这些信息聚合起来,结合断层扫描技术,然后通过中医理论个性化,像王琦院士的9种体质等技术,把中医理论通过现代仪器设备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中医CT。不仅采集很多个体信息,还通过扫描进行中医理论分析。通过整体辨识以后,得出的报告不仅能发现占位性病变,还能告诉患者病变之后要注意的事项,并给予提示,开出处方。


如果我要研发这样的中医特色的,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的,而且体现中医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的个性化特点。这种仪器设备不仅符合国人特点,也符合中医现代化的发展理念,更重要的将来西医医院、国外可能也会来买这种设备,因为该设备比西医现有设备更高级,有特色,这是我的梦想。

另外一个梦想,是我在韩国访问时看到的一个在研产品。在洗漱间镜子上装一个摄像头,采集分析个人面容脸色信息,比如昨天你喝了酒,脸色不太好。在早晨洗脸间早上刷牙的时候,镜子会提示你的脸色变化,需要注意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要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如果在三口之家装上这种探头,日积月累能够采集足够的脸部、舌苔等大数据信息,能够监测一家三口的不同的健康状况,都能够在后台做好分析,给予提示。

中医有很多研发智能产品的条件和需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开研讨会,大家研究的也就是要研发,今天发布标准也是这样一种形式,今天我很感动和激动,也很震撼,因为我第一次来到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刚才讲这个梦想,有可能在此实现,为什么现在已经有了很多仪器的设备在研发,如果把这些仪器设备整合窜动起来,可能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中医特色仪器设备。

这方面前景非常广阔,在座各位专家应该有信心,抓住历史性机遇,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为中医药服务,使中医药能够弯道超车,走在世界前列。中医学先进的理念和医学模式,有了科学技术的支撑,就走在医学发展的前列,这是完全有希望的。

第二点是我的期待,二十大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如何结合中医药工作来贯彻落实二十大的新发展理念,特别是从科技角度去结合和贯彻落实,我想到以下几点:第一,继承创新对中医来讲,创新不离宗,传承不离古,这是行内的一句老话,如果仅仅强调创新,不传承好祖先留下的中医的精髓,创新就没有根。但是如果只讲传承不创新,就落后于形势与时代,最后被淘汰。所以,我们在研发产品时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首先一定要有中医的思维和理论,否则勉强套个中医术语,纯属挂羊头卖狗肉,这不是中医的东西。要有中医思维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才是真正中医的传承和创新。在这一方面是个永恒的课题,应该好好去研究。

第二,统筹协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感到单打独斗、碎片化、各自为政都不利于中医药发展。中医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遵循系统论,要协调我们所研发的东西,更好地体现整体观念,避免碎片化,这是我们研发中应该特别注意的。中医药的发展迎来大好时机,绝不是说某一个方面的发展,而是医疗、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对外和交流多位一体的整合发展。目前,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是研发,尤其是医疗器械研发的香饽饽,为什么医疗器械都是被国外的先进的占领,无非就是国外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领先,而这种领先是他把各方面的领先聚焦在医疗器械上,是多学科的成果的集成,我觉得我们也要体现这样的一种统筹协调的组合的整合的这样的这种意见。

第三,绿色环保。我觉得我们研发的产品不能对人体有伤害,不能造成第二次伤害,怎么样保证它绿色?中医学是个绿色环保、节约型的医学。在这方面我们的在研发的思路过程当中,就要想到这个产品不能造成第二次伤害,不能对人体有更多副作用,体现绿色医学、环保医学的要求,我们在这方面思路方面,医学发展一定是要怎么样能够提高疗效,减少损伤,节省费用,这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方向和目的。

第四,要包容中医的发展。中医医疗器械的发展要有胸怀,吸收更多热爱中医、关心中医、支持中医,把他们知识贡献给中医药发展的人士,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都为我们服务。在座的可能搞中医医疗器械不一定都是中医部门的,我们要包容融合,我们的发展方向,最终成果的展现,体现出大家共同合作的结果,多学科集成的结果,需要我们有包容心去包容别人,对别人的批评意见也要包容。最后是成果共享,行业内的要共享,行业外的中西医共享,另外人民群众的共享和全人类的共享。

总而言之,我们从事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工作,要充分领会党的二十大提出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把他转化为指导我们工作实践的指导思想。我们既有理论指导,又有中医特色,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我们会开发出更多的好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

最后预祝我们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undefined



上一篇:2023年全国中医药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即将开启

下一篇: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创院理事长张伯礼在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与产业创新大会上致辞